“選擇了供熱行業,便選擇了任勞任怨;選擇了當供熱人,便選擇了為群眾的溫暖而付出......”這是平涼城投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職工王凱的工作格言。
畢業于蘭州交通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的王凱2018年參加工作,從一名供熱“小白”到“先進工作者”“城投標兵”再到技術骨干,他用了6年時間。這6年里,臟活、累活,他搶著干;急活、險活,他沖在前,寒來暑往,他始終堅守在供熱工作最前線,用心、用情當好萬千群眾在寒冷冬日里的溫暖護航人。
夜幕降臨,平涼城投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供熱調度中心卻燈火通明,王凱正細致分析和記錄當天發生的供熱問題。“剛剛接到群眾電話,反映四十里鋪鎮部分小區供熱質量不佳。我先看一下運行參數,再去實地檢查?!彼嬖V記者,供熱的這幾個月里,像這樣的突發狀況是常態,他都是第一時間回訪、第一時間研判、第一時間解決,為的就是讓群眾不要在寒冬中受凍。
一大早,王凱便背著工具包匆匆趕到四十里鋪。他發現四十里鋪房產換熱站入網負荷過于分散,全部由原來各小區分散燃煤鍋爐供熱,接入集中供熱管網后,小區管網的流量達不到平衡,才會導致部分末端用戶供熱質量不理想,需要平衡調節才能解決。發現問題說干就干,可原產權單位無法提供小區內網圖紙,管徑無法確定,理論流量值不能計算,平衡調節嚴重缺乏基礎資料支撐,這讓現場的工作人員都犯了難。此時,王凱留下一句話——“沒有圖紙那就一個一個測量,沒有數據就一個一個計算,問題總能解決?!闭f完便毫不猶豫鉆進了小區又臟又臭的地溝里。
一周時間里,王凱不斷穿梭于各小區地溝中,忙碌的身影讓不少居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熱心的居民邀請他進自家洗個手,喝杯水,歇歇腳??赏鮿P沒有停歇,因為他知道自己抓緊一分鐘群眾就能早一分鐘溫暖。經過幾天不懈努力,王凱根據便攜式流量計測量出實際流量,通過反復調節,終于做到了按需分配,末端管網不利環路水力也趨于平衡,不僅供熱質量明顯好轉,而且降低了能源消耗,讓周邊13萬平方米的用戶切切實實享受到了暖意,也真真切切看到了一個供熱人的堅守與努力。
早出晚歸是王凱生活中不變的節奏,節假日不休更是他的家常便飯。春節萬家燈火時,王凱只能放棄與家人團聚,堅守在工作崗位,為千家萬戶送去溫暖。他告訴記者,自己能安心工作,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認真對待,每一份職業都有枯燥與樂趣,從自己的工作尋找到樂趣,生活才有價值。
都說供熱分季節,可王凱一年四季都不閑著,冬季忙運行,夏季忙檢修。他始終保持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中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真正成為供暖一線中的能手、熟手、多面手,讓更多人看到供熱人愛崗敬業、艱苦奮斗、勇于奉獻的無私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