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是平臺類企業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集團公司黨委致全體員工的公開信之八
致全體員工:
平臺類企業市場化轉型是企業的資源配置主要由政府行政控制轉變為主要由市場決定,通過市場化改革,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的獨立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在政府逐步厘清與企業的邊界和責任,真正做到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大背景下,市場化改革是平臺類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任何一家平臺類企業無論大小、是否盈虧,都必須接受市場化大潮的洗禮,大浪淘沙,順利上岸才能涅槃重生。
對比兄弟企業看,起步早、行動快的平臺類企業已經享受到了市場化帶來的巨大紅利。以合肥建投為例,該公司從2019年起通過市場化的方式轉型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通過強化參與城市建設的市場化能力、著力布局城市運營領域實體業務、優化產業投資結構、構建內部協同發展的企業生態等措施,不斷提升公司競爭力,經營收入和利潤總額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同時,平臺類企業破產清算的新聞也不時見諸報端,時刻提醒我們必須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
近年來,市城投集團積極踐行國有企業的責任與擔當,在建立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方面按下了“加速鍵”,以市場化轉型發展為核心,正在積極推動由“開發建設”向“建設運營服務”的轉變,從“平臺企業”向“經營實體”的轉型。但與市場化要求和同類型轉型成功企業相比,集團公司還存在市場化意識不強、主動性不足、產品和服務競爭力較弱、營銷團隊整體能力較弱等問題,市場化轉型之路任重道遠。但開弓沒有回頭箭,集團公司有信心、有決心帶領各子公司披荊斬棘、在市場化道路上趟出一條活路。
——轉變思維,直面市場競爭。要想適應市場、滿足市場,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轉變思維觀念是基礎和先導。我們必須要樹立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不斷增強“去行政化、去機關化”工作實效,緊盯市內、全省乃至全國的行業發展動態,強化企業思維,把握市場規律,在思想上“破冰”,在行動上“突圍”,想方設法、百折不撓跑市場、攬業務,提高自身生存能力,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最優的質量和服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拼出一條生路,找到立錐之地。
——主動求變,努力開拓新局。變則通,不變則壅。我們要堅持“無中生有”“有中生新”,準確把握今后面臨的挑戰,上爭政策、內塑品牌、外拓市場,發掘新領域、培植新優勢、謀求新發展。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持續改革不適應市場競爭的組織結構和內部管理體制,逐步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激發企業內生活力動力。要堅定不移做優業務板塊,聚焦主責主業,整合資源資產,重鑄經營板塊,聚力打造真正的市場主體。要堅定不移實施品牌強企戰略,在各領域深化“城投出品·必為精品”培樹行動,讓城投出品成為政府和群眾的首選項。
——活化機制,拓增利潤空間。效益是企業存在的根本動因。對企業而言,投資要講回報,投入要講產出,工作要講效果。要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全員集策謀項目、爭項目,真正把利好政策轉化為具體項目,利用外部資源和社會資本發展壯大集團公司。要著力降本增效,加強預算管理和經營成本控制,日常運營管理中要精打細算、節約費用,堅決杜絕大手大腳、揮霍浪費。要堅持向管理要效益,把“讓服務對象滿意,讓用戶滿意”作為服務經營活動的出發點,在優質服務中賺取利潤,積小利為大利,有利就做,積少成多。
——激發潛能,凝聚強大合力。要實現與市場接軌,必須吸引和激勵優秀人才,最大限度挖掘和釋放人的潛能。要優化人才管理制度,充分調動人才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人才干事創業激情,激勵人才立足崗位做貢獻。要強化企業內部對人才的培養,建立激勵機制和績效考評機制,實行優勝劣汰的管理機制,讓企業內部保持新的活力,打造一支強有力的隊伍。要實行更加靈活高效的分配制度,樹立“工資是掙出來的”意識,變“要工資”為“掙工資”,獎功罰過、獎優罰劣、獎勤罰懶,憑本事吃飯、憑業績說話,接受市場的檢驗,使先進受到獎勵、后進受到鞭策,真正調動起工作熱情,形成人人爭先的競爭局面。
集團公司黨委號召,每一名城投人思想上要變過來,開展一場“頭腦風暴”,實現“認知破冰”,明白“盈利是集團生存的頭號法則”,深化“項目是爭取來的”“工資是掙來的”理念,強化危機意識,從內心深處接受和認同市場化,以積極的態度迎接市場化的挑戰;行動上要干起來,要在干中學、學中干,在市場中摸爬滾打,積累經驗,增長才干。要千方百計地跑市場、攬業務,對于自己領域內的業務、市域內的項目要有當仁不讓、非我莫屬的市場占有欲,全力拓展市場份額。作風上要實起來,要牢樹以利潤為導向的經營理念,厲行節約、降本增效,一切向效益聚焦,努力提高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集團公司堅定不移深化市場化改革,既是過往改革的成功實踐,也是今后改革的根本遵循。全體職工務必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切實增強企業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共同護衛集團公司這艘大船在市場化大潮中行穩致遠。
平涼城投集團公司黨委
二〇二四年七月
